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圖示法
晉江市平山中學 黃晉瀛
2005年5月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圖示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方法。所謂圖示法,就是一種由字母、字詞、數字或其它信號組成的教學輔助工具。
圖示法的目的就在于把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提綱挈領、簡明扼要地用各種信號組成圖形表示出來,以便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
圖示法的運用,約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用在具體的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例如:秦晉肥水之戰圖示、紅軍長征圖示、等等;二是用在某一歷史時期,例如;戰國圖示、魏晉南北朝圖示、等等;三是用于某幾個歷史知識點的比較,例如:《南京條約》及附件、《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內容異同圖示,中國近代頑固派、洋務派、維新派和革命派主張異同圖示,等等;四是用作歷史大時期的系統圖示,例如:中國封建社會圖示、中國近代圖示,等等;五是用于某一個歷史專題圖示,例如:中共成就與失誤圖示、中國近代化圖示,等等。
與語言表達相比較,無論哪種情況的圖示表達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形象、直觀;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形象,揭示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內在聯系,展示歷史的發展進程,便于理解,易于記憶;能簡捷地向學生展現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的階段復習、學期末復習和總復習;有助于學生的想象、聯想、推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開發學生智能。圖示法尤其是在總復習時能收到明顯的效益。正因此它普遍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
圖示法也有其局限之處,比如,圖示法簡明扼要,如果學生只是記住圖形,而把具體的、豐富的歷史知識拋擲一邊,就會降低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又如,在傳統課堂,展示圖形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如果事先用小黑板準備好,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圖示法的效用;再如,學生要看懂圖示必須掌握具體的基礎知識。
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時常運用圖示法,也在不斷地克服圖示法的不足之處。我的做法是:一種是把圖示擬劃好,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參照課文,系統把握歷史知識;一種是在課堂上,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多媒體設施),一邊進行講解,一邊進行操作,及時展示圖示,這樣,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就省時省力而有效。另外,為了方便學生使用和加深理解圖示,我還在每一圖示后面附有說明或練習題。下面,舉一個平時教學中的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