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
 |
|
|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隨著基礎教育內容和結構的現代化改造,教學的進度和深度必然不斷增加,而教學時間和教材總量卻不允 許膨脹,如何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努力尋求最佳教學效果,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世 界各國教育改革普遍遇到的難題。從學校實際出發,我選擇了歷史圖示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進行了六 年3輪的實驗,初步見到了成效。 歷史圖示教學是把用文字敘述的教材內容用簡要的符號、文字、數碼組成的圖形或圖象、地圖、表格等形 式加以表現,用以說明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它從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既 充分注意發揮兩個大腦半球在思維中各自優勢,又極力強調視聽感官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為變課堂的單 向傳遞為多向傳遞,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發現式”學習創造了條件。如果說按系統論觀點 深鉆和把握教材是創制圖示的前提,那么圖示的設計是否符合信息傳遞的科學性、簡易性、條理性便是圖示教 學的關鍵;而以圖示為依據,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有效的調控則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保證。 運用圖示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力圖跳出單純的傳授知識和觀點的舊模式,代之以傳授思路和方法的新方向, 使中學歷史學習成為學生一生中學習歷史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具體目標是: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