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地段是古絲綢之路[注: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期間,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咽喉要道 瓜州至沙州段遙感解譯圖

新發現古城遺址1(40°26′45.8″N95°17′52.4″)
中科院遙感所、蘭州大學、省考古所、瓜州文物局(博物館)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聯合遙感考古,新發現5處古城遺址,2處民居村落中的13處房址遺跡,1段古渠道遺跡、1條古道遺跡和1處陶窯遺址,并對其規模、形制等進行了精細的勘測。這是記者從10月16日舉行的“絲綢之路瓜—沙段遙感考古及環境變遷”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的。www.cqwz86.cn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副主任王心源,蘭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省考古所所長王輝,西北師大教授李并城等,分別就絲綢之路瓜—沙段遙感考古情況,漢唐敦煌羅布泊交通與環境演變,河西走廊考古,城址興廢等做主題報告。
瓜州—沙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中下游接合部,早在距今4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因東西方交往該區域繁榮,明代以后衰落直至人跡罕至。根據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顯示,瓜州共有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代表性建筑等文物點300多處,其中古遺址51處,數目全國罕見。
實地勘察采集到王莽時期
“契刀五百”錢幣
由中科院遙感所牽頭的這次遙感考古,分別于今年8月17日至22日、10月13日至14日兩次對遙感影像下絲路沿線發現的疑似遺址點進行了實地驗證考察?碧角,專家做了充分的遙感影像采集、處理與解譯,并從史料、考古資料、學術文獻等處查證而確定疑似區域。
野外實地勘察中,專家們采集了地物光譜數據,C14測年樣品、古環境分析樣品和動植物遺存分析樣品,采集到了磨制石器、陶片、瓷片、磚瓦殘片、鐵器殘片和1枚王莽時期的“契刀五百”錢幣。
新發現5處古城遺址
此次考古,新發現5處古城遺址,新發現古城遺址1位于古河道的北側,測得東南角現存城墻殘垣高1.93米,夯層約10-12厘米;東北角高2.25米;西北角高2.1米;西南角無殘存;城址東西寬43米,南北長43米。新發現古城遺址2位于巴州古城東北約7千米處,北距雙線長城遺址1.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