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隨著盟軍的反攻,納粹德國的戰敗已經不可逆轉了。希特勒[注: 阿道夫·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成為德國元首。]把戰爭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了神秘武器V2飛彈的身上。希特勒決定在多拉生產導彈大約是1943年末的事情。1943年8月17日的深夜,英國空軍出動了500架戰機,成功地摧毀了佩內明德的德軍導彈基地和制造廠[注: 制造廠清工部所屬機構。掌收儲、制造各項宮廷用品。所屬有銀作、鎪作、皮作、銹作、甲作及簾子庫、門神庫等。所造物品有冊寶、車駕、儀仗、祭器及宮殿金鐵飾件、簾幕、棕氈、更鼓與新年張掛的門對等。]的主要設施。這一年的10月,盟軍又發起了代號為“石弓”的行動,對所有可疑地點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希特勒不得不決定,把導彈制造廠遷移到靠近諾德豪森的哈茨山中去,在那里的多拉集中營中建立一個秘密工廠。同時,他還指派黨衛軍[注: 黨衛軍(德語: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簡稱Waffen-SS)是納粹德國黨衛隊領導的一支準軍事化部隊,]部隊負責嚴格監控,讓戰俘來生產V-2導彈。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納粹秘密武器工廠”。

1944年攝影師沃爾特[注: 基本資料 圖片 沃爾特(Walter Henrique da Silva) 在南美青年錦標賽上,20歲的巴西國際隊小將沃爾特大放異彩。]·弗倫岑受德國總裝備部的邀請前往多拉集中營進行了相關的拍攝,作為生產報告向希特勒呈現。

1945年4月11日,由于美國情報部門事先從納粹的叛逃者那里得到了情報,美國大兵搶在蘇聯紅軍之前開進了這座集中營的工廠。盡管按照事先已經達成的協議,這些設備應該交給蘇聯人,但美國人悄悄地把設備全部裝船,運回了美國。

至少有1000名科學家、工程師或技工以各種方式被“偷運”到了美國。蘇聯人也在忙著尋找德國人的導彈專家,并開出高薪來吸引他們。蘇聯人還把大量德軍的V2導彈的制造設備運回家去。二戰結束后的第二年,一座V2導彈的制造工廠就在伏爾加河[注: 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同時也世界上最長的內陸河。伏爾加河發源于東歐平原西部瓦爾代丘陵湖沼間,流經森林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最終注入里海,全長3690千米,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千米。]下游的試驗區內開工了。

[1] [2] 下一頁